全部文章
2024.02.14
為什麼要一直拍攝X光片?輻射會不會很高?
牙科為何一直拍攝x光片?
日常生活中,一般人所接受的醫療輻射除了醫院的檢查,最多就是牙醫診所的 X光攝影,但對牙科x光有疑慮的人不在少數,不過在現今的牙科標準療程裡,為能有更有效地診斷及治療。
拍攝x光是無法避免的,它能用來了解口腔內的牙齒、神經、骨頭等狀況,拍攝的部位,例如 : 全口、牙根尖、側顱或是像近年來相當流行的植牙和全口重建,都是需要進行錐狀射束電腦斷層掃描,以建立 3D 的口腔影像供牙醫師判斷及計畫。
拍模模式分為哪幾種?
全口數位影像拍攝(pano)
初診患者將會先拍攝全口 X 光其實是對全口口腔初步診斷最安全、最有效的利器,可以讓醫生先了解你的全口牙齒狀況,例如 : 口腔囊腫、牙根尖發炎、顳顎關節疾病、水平智齒、缺牙、多生牙、埋伏牙等等,讓醫生更能有效的預防跟治療喔!
根尖/咬翼片(PA)
根尖 X 光片是局部範圍照射,更能清楚的看到牙齒的有沒有蛀牙或是一些小囊腫、牙周狀態,部分療程也是搭配 X 光片來觀察每一次進度狀況,例如 : 根管治療、拆牙套、拔牙等。
還有在裝牙冠的時候也需要 X 光,來看看周邊是否有密合、有無縫隙,這些都是肉眼在口腔無法判斷的。
正/側顱X光拍攝
主要用於齒顎矯正術前、術後評估用,並利用它繪製出矯正分析圖,取得頭顱與齒列的測量值,依據這些測量值進行評估患者是屬於何種咬合類型,同時配合其他X光攝影,來執行矯正治療計畫。
3D電腦斷層
相較全口數3D電腦斷層位影像拍攝, 其實它就是以圓錐式釋放 X 光範圍來涵蓋整個口腔,呈現3D模式,用不同的角度來收集各種資訊。
口內外相機拍攝
相信有很多患者來到星嶼牙醫之前,大部分牙科就診是都只有全口數位影像及根尖片拍攝。
而星嶼牙醫為了保證每位患者,在回診過程中會依治療進行拍攝全口數位影像、電腦斷層、根尖片、相機口內外紀錄等;每一次的拍攝,都在紀錄患者口內每次的變化。
醫師也是人,沒有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。假設一個早上診10位患者,一天就有30位患者,而手術回診頻率基本都已季、年單位起跳。
這時醫師為了能記憶起口內狀況,所拍攝的照片將會是一大輔助;患者也可從照片中看出肉眼可見的變化。
照片會不會拿去使用在別的地方?
依醫療法第67絛第2項規定,所稱病歷,應包括下列各款之資料:
(一)醫師依醫師法執行業務所製作之病歷。
(二)各項檢查、檢驗報告資料。
(三)其他各類醫事人員執行業務所製作之紀錄.是以,醫療機構對病患求診而拍攝之
患部照片,如未事先告知病人係供教學及研究使用,並經病人同意拍攝,應屬病歷
之一部分。
若有拍攝臉部之照片,是以對比治療前後導致的變化,不會拿去使用之廣告行為。
輻射劑量與風險
牙科每次X光拍攝劑量:
一張根尖片: 0.005 毫西弗
一張全口 X 光: 0.01 毫西弗
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: 0.011 ~ 1.073 毫西弗(小範圍~大範圍)
在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的說法,一般民眾輻射限值為每人每年不得超過 5 毫西弗,照射一張根尖 X 光是 0.005 毫西弗,換算下來你可能要照個一千張才會超標,所以這劑量相對是安全的。
一般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輻射:1.6 毫西弗
一年每天一包菸:13 毫西弗
牙科 X 光:0.05 毫西弗
台北往返美國西岸: 0.09 毫西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