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項目
洗牙
學名是「結石刮除」,使用超音波器械,利用超音波震盪原理,去除附在牙齒表面上的牙結石、牙菌斑,是維持牙周組織健康,預防牙周疾病的重要措施。
- 牙根與牙齦並不是完全緊密的,兩者之間的縫隙為「牙齦溝」,容易堆積食物碎屑,且日常刷牙也不易清潔到,所以牙菌斑容易附著於牙齦溝內,若未清除乾淨且隨著時間的堆積,牙菌斑會與口腔中細菌互相作用,鈣化形成磷酸鈣,也就是牙結石。
- 牙結石容易讓細菌附著,引起口臭、牙齦發炎出血、甚至牙周病等口腔疾病,無法單靠刷牙清除牙結石,需定期至診所洗牙。
- 健保提供補助年滿12歲之民眾,每半年洗牙一次;孕婦及其他疾病者,則是提供每3個月可洗牙一次。
蛀牙填補
專業用語為「齲齒」,俗稱蛀牙,為牙科最常見的疾病。大部分看起來呈現黑色或深褐色,一開始的齲齒只在牙齒表面,若沒有移除蛀蝕的齒質,細菌就會往牙齒深層侵犯。
- 治療方法:將蛀洞周圍的壞組織除去,再以顏色相近的樹脂材料填補,以恢復咀嚼能力、及防止繼續蛀牙。
- 形成原因:牙齒表面不潔,殘留著食屑,滋生細菌使之腐敗產生酸,使牙釉質及牙本質,被酸破壞、脫鈣,即是蛀牙。
- 常見症狀:依蛀牙深淺有不同的症狀。
- 淺-牙釉質蛀牙:變黑、深褐色,不會酸痛或輕微酸痛。
- 中-牙本質蛀牙:吃酸、甜、冰時會感覺酸痛。
- 深-牙髓腔蛀牙:細菌感染牙髓腔,導致神經發炎或壞死,感覺劇烈疼痛,可能造成齒槽骨發炎、化膿。
- 影響蛀牙的四大因素:
- 牙齒:有牙齒才會蛀牙;牙齒的結構、排列也會影響蛀牙的機率。
- 食物:酸性食物、汽水、酒精、咖啡、水果乾、澱粉類食品等,都容易造成蛀牙。
- 細菌:口腔中有好菌也有壞菌,容易形成蛀牙的細菌稱為「致齲菌」。致齲菌與正常菌種的比率、分佈,會影響蛀牙形成。
- 時間:需要有足夠的時間,讓牙齒與來自致齲菌的酸性物質作用。
*四者兼具才會造成蛀牙,只要日常清潔確實、落實飯後刷牙及使用牙線,讓致齲菌產生的酸性物質,無法跟牙齒長時間作用,就不會有蛀牙。
牙齒的結構
- 一顆牙齒可分為「牙冠」及「牙根」兩大部分。
- 牙冠是由牙釉質(琺瑯質)、牙本質(象牙質)以及牙髓組成。
- 蛀牙指得是細菌只感染牙釉質(琺瑯質)、牙本質(象牙質)。
- 一旦細菌穿過牙本質感染到牙髓腔(俗稱神經),會導致牙髓炎或是牙髓壞死,此時就需要進行根管治療(俗稱抽神經),來解除疼痛和移除病灶。
根管治療
俗稱「抽神經」,當蛀牙深及牙髓腔,使牙齒遭細菌感染、發炎,就必須進行根管治療。
- 治療方式:將牙髓腔打開、以專用的銼針深入根管進行清創、消毒,並以特殊材料封填,避免細菌入侵感染。
- 當以下情況會需要根管治療:
- 蛀牙太深侵犯到牙髓,或細菌感染引起急、慢性牙髓炎。
- 牙髓長期受刺激而壞死。
- 牙齒受撞擊外傷,致牙根尖血管斷裂引起牙髓壞死。
- 以前有過根管治療但不完全。
- 牙齒嚴重磨損,牙髓神經外露。
- 根管治療過後的牙齒,建議要裝上假牙或3D齒雕保護牙齒,以免發生牙齒斷裂、二次感染、及美觀上的問題。
智齒拔除
智齒是口腔中的第三大臼齒,位在口腔裡頭的最後面,發育的時間比一般牙齒晚,長出的時間約在16~25歲間。 正常情況下,每個人會有4顆智齒,上下顎各兩顆。
- 智齒只要智齒生長角度正確,且沒有咬合問題,也能做好清潔,是不一定需要拔除的,但根據研究顯示,有80%的智齒無法長在正確的位置,形成阻生智齒、水平智齒,容易產生問題。
- 當以下情況會需要拔智齒:
- 智齒反覆發炎
- 智齒齲齒
- 智齒引起鄰牙病變
- 智齒缺乏咬合空能
- 智齒導致齒列擁擠
Q&A